诗言志出自于哪里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诗言志最早出自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一文中。人们把诗歌看作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发露,这种观念,在理论上的概括就是所谓的诗言志。

含义变化

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如《左传》中所谓的“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而《尧典》中所说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

创作原则

诗言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心曲,都应该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寓志于形象之中。如张祜的《咏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后世阐释

由于“志”本身内容的丰富和各人理解、取舍的侧重点不一,导致了后代诗论中“言志”与“缘情”的对立。“诗言志”的理论从而衍化出重理和重情两派。重理派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往往忽略文学的艺术特点;重情派则与之相反,强调诗歌的抒情特点,重视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然而,纵观文学史,对“诗言志”中“志”的内涵的理解的主流却是情志并重。

主要内容

“诗言志”的内涵十分丰富,各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本文认为“诗言志”主要是指诗应当表达人们的志向与愿望。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所以人们在诗中所反映的志愿也不一样。

改善生活

人类的基本愿望就是生存,人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愿望就更加强烈。早在周代,奴隶们就在寻觅自己的乐土了。试读《诗经·魏风·硕鼠》的首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渴望爱情

此外,人类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渴望获得爱情,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那些难以获得爱情,难以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人,对爱情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之情,会更加强烈,如唐代青楼女、著名诗人薛涛写的《池上双鸟》: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戏莲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