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昼是什么意思

白天,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昼,汉语词汇,拼音是bái zhòu,意思是白天,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出处

《鹖冠子·度万》:“光绪知无道,上乱天文,下灭地理,中绝人和,治渐终始,故听而无闻,视而无见,白昼而闇,有义而失谥。”

鹖冠子·度万

《鹖冠子》是先秦典籍,其说大抵本于黄老而杂以刑名。其中的易学与数术学等学术思想,体现了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其所提 “ 元气” 思想, 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 下启两汉 “ 元气” 论思潮, 中与《列子》 《吕氏春秋》 互相印证, 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有大量早期自然科学、图学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图学的成就。

鹖冠子著书”与《汉书》相合。该书《王铁篇》有柱国﹑令尹等楚官名﹐鹖冠子为賨人,流于楚国。鹖冠子生于战国时期,终生不仕,以大隐著称。史评鹖冠绵绵,亟发深言。 奇言奥旨,每每有也。《鶡冠》十九篇,其联属精绝,深为奇奥,为六国竞士先鞭。书多奥驳奇创,往往祖黄老、入刑名......高异之旨,堪与《庄》《骚》《灵素》相颉颃。

鹖冠子学派在战国晚期影响非常大。其弟子庞煖在仕途的辉煌令天下多少怀才不遇之能士心跳目眩。《鹖冠子》行文古奥典雅,用辞古雅含蕴,字里行间中,处处表现出“道化腐朽为神奇,润物万物而无声”的神奇而不可抗拒的力量。唐代大儒韩愈赞叹道:“使其人遇其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阅读《鹖冠子》宛如在一阵阵仙风道雨中,静静聆听先哲圣贤娓娓道出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真谛。

作品简介

《鹖冠子》据传是战国时期一个楚国隐士所作,因作者平常总戴着羽毛装饰帽子,大家就给他取了一个别号叫鹖冠子。原著一篇不分篇,后世因内容而分篇,最终定为十九篇。“无为”理论亦是《鹖冠子》阐述的一大主题。在“无为”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帝制神化(影响了张湛神惠论)”的政治观点。

《鹖冠子》一书大多阐述哲学思想,也有天学、宇宙论等方面的内容。《汉书‧艺文志》着录一篇,清人王人俊辑《鹖冠子佚文》一卷。

唐代柳宗元作《辩鹖冠子》一文,认为此书“尽鄙浅言也,吾意好事者伪为其书。”遂论断它是伪书。自是以来,《鹖冠子》是伪书几成定论。由于柳宗元的影响力,敢于发声为其翻案的几乎没有,后世多认同此为伪书。近代学者吕思勉指出:“此书词古意茂,决非后世所能伪为,全书多道、法二家论,与《管子》最相似。”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大量帛书,有学者研究发现,《老子》乙本卷前的古佚书有里不见于别书而与《鹖冠子》相合的内容,证实了《鹖冠子》是战国时著作。证明此书并非伪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