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率的公式

含糖率=糖的重量÷糖水的重量*100%

含糖率=糖的重量÷糖水的重量*100%

含糖的食物

糖果类

在所有高糖食品中,糖果的糖含量位居榜首。

一般以食糖为唯一原料的硬糖糖含量最高,额外添加乳制品的奶糖、添加坚果碎的酥糖或添加胶基的软糖,糖含量低些。

建议吃糖果一天不超过5颗,一颗糖果含糖量5~10克,吃5颗就可摄入25~50克糖,已超出推荐量了。

蛋糕面包类

为了保证香甜酥软的口感,糕点中需要添加大量的糖。以100克的普通果酱手撕面包为例,糖含量约占15%~20%。

零食类

蜜饯、肉脯、能量棒、果酱、饼干等也都是含糖大户。比如,一盒160克的蜜饯含糖约占20%;两三块甜味饼干的含糖量就超过了20克。

冷饮类

查看甜筒、奶砖、冰棍等包装冷饮的配料表会发现,白砂糖、麦芽糊精、果葡糖浆等都排在最前面,说明含糖量比其他成分都多。

某些菜肴

为了菜味浓郁,不少菜系都加糖调味。曾有人专门进行过测算,餐馆中的一份红烧肉含糖40克左右、鱼香肉丝含糖30克左右、八宝饭含糖80克左右。

含糖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会怎样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孔灵芝表示,当前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6-17岁儿童青少年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达到10%,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肥胖既可以独立称为肥胖症,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涉及领域多、防控难度大等显著特点,是影响全人群、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问题。儿童肥胖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而人之所以发胖的原因,这和吃甜食有很大的关系,吃甜食是发胖的一大元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陈哲讲到:“甜食主要是多糖和热量丰富的物质引起的,糖果中的糖比大米或面包中的复合糖消化得快,它在胃里停留很短时间,很快就会感到饥饿。如果长期空腹食用,会导致恶性循环。此外如果血糖在血液中迅速增加,就会产生大量的胰岛素来制造脂肪,脂肪卡路里相对较高。如果有多余的能量,它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所以人们会变得肥胖。”

很多病和糖有关

2012年慢性病专家防治共识显示:过去30年,中国人平均糖的消费量每年都在增长。中国有3300万血脂异常者,有9700万糖尿病,有1.2亿肥胖症,有超过2亿的高血压,而这些疾病都直接或间接跟糖摄入量超标有关。

摄入过多的糖,会刺激胰岛素和儿茶酚胺的分泌,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直接导致血管紧张度增加,成为引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大量钙中和糖的代谢物,就会影响骨骼的健康,成为骨质疏松的诱发因素。牙齿中的钙质流失后也容易出现龋齿等口腔健康问题。

糖分摄取过多,会使血糖升高,血管长期“浸泡”在“糖水”中,血管内膜就会硬化和纤维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除此之外,过度吃糖还会带来通风、肾结石,甚至癌症以及其他疾病。

所以,糖这个东西,没吃够只有一个烦恼,吃够了就有无数个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