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命是从是什么意思

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唯命是从

惟命是从(拼音:wéi mìng shì cóng)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二年》。

惟命是从指只要有命令就听从;形容绝对服从命令。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词典附录

修订本参考资料:绝对服从命令,不敢违抗。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鲍宣妻传: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亦作惟命是听。

绝对服从命令,不敢违抗。《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鲍宣妻传》:「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也作「惟命是听」。

表示绝对服从,不敢违抗的意思。

出处

“唯命是从”【wéi mìng shì cóng】:《左传·昭公十二年》:“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造句

在她们眼里,你一天没有对她们毕恭毕敬,唯命是从的话,你就成了“贱人”。

有些领导就是喜欢那些唯命是从的部下,不喜欢那些坚持原则,敢提意见的人。

鱼鱼的想法就像天马行空,可以很听话很唯命是从,可以猛然的很个性坚强。

明天就是三八了,对女同胞要唯命是从。

这几位大臣在皇帝面前,总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

成语故事

春秋时,诸候国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互相混战。其中晋国和楚国比较强大,争夺较为激烈。郑国位于晋、楚之间,成为他们争夺的对象,但郑国谁也不敢得罪。

公元前608年,晋国出兵攻打宋国,这引起了各国的不满。郑穆公决定倒向楚国,并同楚庄王订立了盟约。

第二年,晋国出兵攻打郑国。郑国不敌,郑穆公被迫与楚国断交而又倒向了晋国。楚庄王对郑穆公的背信弃义非常气愤,连续几年向郑国用兵;后来,又迫使郑国的新君襄公再和楚国结盟,但是到了结盟的那天,郑襄公却偷愉地逃回郑国,楚庄王十分恼怒。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楚国兵强马壮,郑国根本不是它的对手,郑国军队节节败退。三个月后,楚军攻破了郑国的都城。

郑襄公被逼无奈之下,只好脱光了上衣,裸露上身,牵着一只羊到大路上去迎接楚庄王,向他求饶说:“我没有承受天命,不能很好的事奉君王,使大王面带怒气来到我们这个破败的地方,这都是我的罪过。今后,大王命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您把我俘虏到江南,流放到海边,我也听从您的命令。您要灭亡郑国,把郑国的土地分割给诸侯,叫郑国的男人做仆役,女人做婢妾,我也听从您的命令。如果承蒙大王顾念两国从前的友好,不灭掉郑国,让郑国像您的许多属国一样服侍您,这就是您的恩惠,也是我的心愿,但这不是我奢望的。我大胆地说出心里的话,请君王决定吧。”

楚王看到郑襄公的可怜相,便说:“一个国家的君主能够自己表示顺服,一定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我们还是发展自己的国家,你回去继续做郑国的君主吧!”

于是,楚庄王命楚军撤出郑国都城30里,允许郑国求和,并且订立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