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的老公应该叫什么

姑爷爷

姑婆的老公可以称呼为姑爷爷。姑婆是自己爷爷的姐妹或者是自己老爷的姐妹,在北方的常用称呼中,一直被称呼为姑奶奶。姑奶奶称呼相对应的是侄孙子和侄孙女。

如果亲戚比较多的话,在称呼上的确会搞混淆,甚至面对某个亲戚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称呼,加上中国的地域非常的广,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习惯和风俗,所以对于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有不同的称呼。

在四川,将姑婆的老公称作为姑太或者老姑爹;在广东,称呼为姑婆公;而在福建一带,将姑婆的老公称作为姑丈公。

有很多人以为,姑婆的老公应该称作为姑爷或者姑公,但其实姑父是用来称呼姑姑的老公的,也就是自己父亲的姐夫或者妹夫。姑姐是父亲的姐姐,姑姥是奶奶的妹妹,姑老爷是外公姐姐的老公,姑外公是外公的爸爸,只有姑丈公才是爷爷或者外公姐妹的老公,也就是姑婆的老公。

姑婆一词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时期,在广东顺德一带,有着蚕女终生不嫁的风俗,这些蚕女年纪大了之后,就被称为“老姑婆”,通过结盟仪式后,同住在一起,她们居住的地方也被外人称为“姑婆屋”。

其他家庭称谓

1、甥女:姊妹的女儿。

2、甥男:姊妹的男儿。

3、侄女:兄弟的女儿。

4、侄男:兄弟的男儿。

5、姨女/姨男:大小姨儿的儿子。

6、姑女/姑男:大小姑子的儿子。

7、舅女/舅男:大小舅子的儿子。

8、叔女/叔男:大小叔儿的儿子。

称谓分类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细密、描述精确。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校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校、少将、中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编审等;学位:硕士、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律师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