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金国为什么打不过蒙古

辽国金国为什么打不过蒙古

辽国、金国之所以打不过蒙古,是因为其存在时间较长,国家的腐化导致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早在南宋大将岳飞北伐的时候,金国军队的战斗力就已经明显下降。这样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到了金国统治的后期,金国自己的女真军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金国军队的主力还是汉人和契丹人。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

金国——金熙宗改制

金太宗完颜晟晚年时,一改兄弟继承制的惯例,立太祖孙完颜亶为皇位继承人。天会十三年(1135),太宗去世,完颜亶嗣位,即为金熙宗。

金国灭辽和北宋后,占领的区域不断扩大,其中混居着契丹、渤海以及大批的汉人。为了巩固金国的统治,金熙宗顺应形势的要求,对统治制度一再进行了改革。金熙宗首先废除了女真旧制,建立起一整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勃极烈制度,由三省制度取而代之。

金朝初期,朝廷的中枢机构是在皇帝之下,由出身宗室近亲、地位显赫并具有终身职务的几名勃极烈组成的会议。它是带有氏族残余的贵族议事机构,皇帝依赖它来裁决国家事务。由于勃极烈贵族会议的职能十分有限,而且任勃极烈的宗室大臣职责也没有明确的分工,因此很容易造成国家机器的低效率和无序运转。

在勃极烈制度之下,国家大事更多地取决于参加勃极烈会议的宗室贵族的共同意见,而皇帝的个人意见,有时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熙宗决定加以改革。事实上,在太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就已颁布了“初改定制度”的诏书,准备废除原有的勃极烈制度。它的存在,已然大大影响了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天会十三年(1135),金熙宗参照唐、宋及辽的模式,首先在中央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在皇帝之下设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三师位高而无实权,专用来安置位尊权重的大臣;在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之上,又设置领三省事一职,仍无实权。熙宗通过这样的改革,把军权和行政权进行了分离:一些势力庞大的军事贵族被安插在此,军权被剥夺。这样一来,军事大权悉数收归中央,旧贵族的能量被最大限度地削减。

在三省制度中,以尚书省为新的行政中枢机构,中书省和门下省的长官均由尚书省官员兼任。尚书省的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其下设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天眷元年(1138)八月,朝廷正式颁行新官制。原来的女真和辽、宋的旧有官职,均按照新规定进行统一换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