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的原理是什么

普遍联系的原理是什么

普遍联系的原理: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成为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原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

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概念

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们对于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存在,都要和其他部分、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具有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外部联系;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即内部联系。正是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多样性

联系的普遍性通过联系的多样性而存在。从总体上看,可以把联系划分为三大类:即物与物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和人与人的联系。与动物不同,人以自身的活动否定自然物的直接存在状态,赋予它以合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形态,从而使“自在之物”变成合乎人的需要的“为我之物”。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根本途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