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电的粒子有哪些

不带电的粒子有哪些

不带电的粒子有:X射线粒子、γ射线粒子、中子、中微子。粒子是指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最早发现的粒子是原子、电子和质子,1932年又发现中子,确认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比起原子来是更为基本的物质组分,于是称之为基本粒子。

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质子等实际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而是它们的统称,是一种模型理念。以后粒子的发现越来越多,累计已超过几百种,且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此外这些粒子中有些粒子迄今的实验尚未发现其有内部结构,有些粒子实验显示具有明显的内部结构。 看来这些粒子并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基本粒子一词已成为历史,如今统称为粒子。

不带电的粒子叫做中子,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氕原子除外,且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

X射线粒子

X射线是由于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相差悬殊的两个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粒子流,其波长约介于0.01-100埃之间,是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波。在电磁波中,X射线的频率和能量仅次于伽马射线,频率范围30PHz~300EHz,对应波长为1pm~10nm,能量为124eV~1.24MeV。

γ射线粒子

γ粒子射线是原子核能级跃迁蜕变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γ粒子射线有很强的穿透力,工业中可用来探伤或流水线的自动控制。γ粒子射线对细胞有杀伤力,医疗上用来治疗肿瘤。首先由法国科学家P.V.维拉德发现,是继α、β射线后发现的第三种原子核射线。

中子

中子(Neutron)是组成原子核的核子之一。中子是组成原子核构成化学元素不可缺少的成分(注意:氕原子不含中子),虽然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核内的质子数目确定的,但是如果没有中子,由于带正电荷质子间的排斥力(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就不可能构成除只有一个质子的氢之外的其他元素。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中微子

中微子,又译作微中子,是轻子的一种,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常用符号希腊字母ν表示。

中微子个头小、不带电,可自由穿过地球,自旋为1/2,质量非常轻(有的小于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以接近光速运动,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号称宇宙间的“隐身人”。科学界从预言它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20多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