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为何杀长孙无忌

李治为何杀长孙无忌

势力太大,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杀长孙无忌的原因

长孙无忌的势力太大

长孙无忌身为宰相,又是外戚,作为宰相,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权力太大,有点像现在的议会,没有议会的许可,皇帝的裁决也没有意义。早在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的时候,长孙无忌就口出狂言:谁敢反对,我必杀之。可见当时的文官系统,严重削弱了皇权。

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废掉王皇后,但长孙无忌不答应,长孙无忌很反感武则天。长孙无忌认为:第一武则天没有一个强硬的家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仅仅是一个木材商人,没有任何的政治背景;第二唐高宗比较软弱,是离不开他这个舅舅的;第三武则天不过一介女流,根本不是他这个两朝老臣的对手;第四武则天曾今是李世民的侍妾,李治立她为妃已经有点出格,如若立她为后将让天下的人如何看这个皇室。所以长孙无忌断定武则天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他不能让武则天这个大唐的笑柄当上皇后,那么皇室的威严何在?

李治此时已彻底迷上了武则天,对武则天言听计从。李治是一个软弱的君主,但是他毕竟还是一个君主,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再软弱的皇帝看了也不会高兴,而武则天则是他自己的老婆,一个温柔体贴的老婆。所以一边是大权独揽的长孙无忌,一边是温柔体贴的老婆,对于这个多情的皇帝来说他当然是倒向了他这个温柔体贴的老婆。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儿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

长孙无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太宗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候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

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晋王李治,太宗临终前任命他为顾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冤杀吴王李恪,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他被中书令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元年,追复官爵,陪葬于昭陵。

轶事典故

谏伐突厥

突厥与唐朝结盟后,政局混乱。唐朝官员大都建议对突厥用兵,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萧瑀道:“若不出兵,会失去乘乱攻取的时机,但如若出兵,又会背弃盟约。我们应当如何?”萧瑀建议出兵,而长孙无忌则道:“现在国家正息兵休战,等他们侵犯边境,才能讨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会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还没有看到必胜的把握。我认为暂且按兵不动,保持信义,更为合适。”太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不言君过

唐太宗曾对侍臣道:“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犯颜直谏的却很少,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你们不要隐瞒。”长孙无忌等人都道:“陛下没有过失。”后来,唐太宗又对长孙无忌道:“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可对我明言。”无忌仍道:“陛下文治武功,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又哪里有什么过失可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