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谁用自己血写诗

古代谁用自己血写诗

李煜

李煜:用生命书写诗词,用血泪筑就华章。中年男人低下头,就要凋零的花儿还带着晶莹的雨露,恰似美人的胭脂泪,男人顾影自怜,不禁也引泪自叹,何时才能和娇艳的花儿再度相会呢,人世间,有太多令人遗憾的事情,就像那东逝的江水,永无尽头。中年男人触景生情,轻轻暗吟。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个男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这首《乌夜啼》便是他在南唐灭亡,被俘北上,留居汴京时写下的。那时的他,待罪被囚,“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生活在极大的痛苦之中。亡国亡家,世间恐怕没有一个人能体会到他那巨大的痛苦了。含着金钥匙出生,却不曾想,这把金钥匙幻化成了一个巨大的桎梏,压得他不得呼吸,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公元975年,李煜39岁时,宋军攻克金陵,李煜两次派人出使北宋,虽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但宋太祖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李煜奉表投降,至此再无南唐,李煜也因此被后世称为南唐后主。

公元976年,李煜40岁,在不惑之年被俘汴京,从此陷入囚禁生活,以往所有的尊严一扫而光。

公元978年,李煜42岁,生日宴上,李煜即兴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声闻于外,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不能容忍这个亡国之君在宋朝的江山上还在做思国思乡的梦,《虞美人》带来的是至美的千古绝唱,一杯毒酒赐下,从此人间再无李煜。

生于七夕,卒于七夕。

尼采说过一句很动人的话:一切文学,我独爱以血书写者。

司马迁忍受宫刑的惨痛写成伟大的《史记》,而李煜以刻骨的亡国之痛写成那些不朽的诗篇。

很难说如果没有亡国,他会不会有这样深刻的痛苦,有这样哀伤至极的文字。

李煜不是一位好皇帝,他不懂治国,不擅长策略,更不会用人。

他的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坐拥物质与精神的富足,后半生却历尽亡国的耻辱、生活的穷困、精神的折磨。

但是他没有浪费自己的才华,他用南唐三代的富贵,盛唐百年的余韵,用自己生命的血和泪创造了那些诗词,让我们今天读来都觉得美得令人断肠。

张爱玲《倾城之恋》的结尾写到:

……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或许历史也是为了给李煜一次亡国,一次打落人间的历练,在痛苦中孕育出那颗光彩灼人的珍珠。南唐灭亡了,无数人在战争中死去,倾城倾国的故事中没有美人,只有一曲令人断肠的词调。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评价李煜: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在李煜之前,歌词跟那些演唱歌曲的歌妓、乐师一样身份低贱,内容低俗,而李煜之后,欧阳修、苏东坡等士大夫们开始为歌词注入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意义就像鲍勃迪伦凭借歌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样,我们才发现:原来歌词不仅只是用来歌唱男欢女爱的,它就是文学。

所以才有了宋词。

李煜,这个被北宋打败的亡国皇帝,却用文化征服了大宋,他的一生,从未被俗世扭曲,从未失去赤子之心。

李煜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李煜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因貌有奇表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