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宰相王爷之间的关系

皇帝宰相王爷之间的关系

君臣关系

皇帝与宰相、王爷的关系都属于君臣关系,只是王爷多是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人,但也有不少例外。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宰相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王爷

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不一定是王公贵族出身。拥有王爵封号的人还包括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平民被授予称号,如韩信等。

王爷可能是皇帝的儿子或者兄弟,或者皇帝的臣子。

皇帝的儿子

外姓一般不封王,皇帝的儿子是皇子,为了巩固皇权,皇帝的儿子就是皇帝的家族成员。参加工作以后,论功行赏才能封王。

皇帝的兄弟

在魏晋朝代开始以后,皇室王爵开始分为两种等级,一种是亲王,另一种是郡王。其中亲王大多数指的是皇帝的儿子们,以及皇帝的亲兄弟,而皇子的儿子们一般都被称为是郡王。

皇帝的臣子

王爷是皇帝的臣子,王爷就是一个爵位,“王”在秦朝以前是对诸侯和周天子的称呼,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王就成为了一个爵位。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盛誉,史学家钱穆先生就曾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中国自仓颉创造出文字开始,守“礼仪”,知“礼仪”就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所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弟子规》曾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就是说出门的第一件事就要穿衣端正、整齐,自冠巾、衣服、鞋袜都要收拾妥当,整齐干净,而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古人认为穿戴也是一种礼仪,是自重与对他人一个的尊重。

而《左传》也曾说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礼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荀子.修身》亦言:“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从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礼仪”在中国的重要性,它关乎着一个国家稳定与否,也关乎着社会安定与否,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始终恪守着“礼”。

因此中国自古就有“尚礼”的传统,“礼仪”无处不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他们每个阶级都在遵循着自己应该遵循的那个“礼仪制度”。而在这些阶级当中,尤以王公贵族阶级所要遵循的礼仪制度最为严格,这个阶级中所要遵循的礼仪处处体现着等级森严、不可僭越的尊卑贵贱之分,其中“君臣礼仪”就尤为突出。

“君臣礼仪”就是君主与臣子之间所要遵循的一种礼制,正如开头所说,古代的“君臣礼仪”并非一开始就如同现在我们在影视剧所看到的那般,是“君贵臣贱”的,其实最开始君和臣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等的,直到明清那个集封建制度于大成的时代,才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那般“尊君卑臣”的局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