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蜡为什么是虫字旁

蜡烛的蜡为什么是虫字旁

跟虫子有关

蜡烛的蜡字之所以是虫字旁的,自然是跟虫子有关。蜡烛的“蜡”在“昆虫”一词的旁边:因为它最初是在昆虫身上发现的,人们起初认为这些物质来自昆虫,所以他们使用了“昆虫”一词。蜡,当指白蜡时,是一种树叶可以喂养蜡虫的树。蜡昆虫分泌物可以制成蜡烛,所以蜡是昆虫旁边的词语。蜡是由动物、植物或矿物产生的油。室温下为固体,塑料,易熔化,不溶于水,溶于二硫化碳和苯。剥去黎龙头蜡指的是灰烬,这是一种树叫白蜡树。

杆是硬的和有弹性的,所以它主要用于弯曲木家具和工具手柄。它的叶子可以喂白蜡虫,而蜡虫的分泌物可以制成蜡烛,所以蜡字就在昆虫字旁边。以前在中国,白蜡主要用来制作蜡烛。白蜡是从白蜡虫的分泌物中提取的,在制作蜡烛的时候,除了需要白蜡,还需要加入牛油、柏油等物质。

1905年,白蜡的输出量是3219担,交易额是165900两,市场的价格是每担35两到50两;日本外交官水野幸吉到日本驻汉口领事馆担任领事的工作期间注意到了这样一种工业原料,并将它记录在了《中国中部事情:汉口》中。

先说“蜡”。据段玉裁等学者考证,“蜡”与“蛆”古时音义相同。他说“蝇生子为蛆,蛆者俗字,者正字,蜡者古字。已成为蛆,乳生之曰曰蜡”。“蜡”就是刚生出来还没长大的“蛆”,所以从虫。

另外,今天的“蜡”与“蠟”被看作是一组异体字。“蠟”从“臘”得声。“臘”从肉巤声,义为“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的一种祭祀仪式。这个“臘”就是“腊肉”的“腊”的本字。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臘”和“腊”,“蜡”和“蠟”,都混同了。

烛,本写作“燭”,从火从蜀,蜀亦声。汉字简化后,声符“蜀”被简化作“虫”,变成了“烛”。那问题就又来了,为什么“蠋”从“蜀”呢?

有人说,“蜀”其实就是“葵虫”,或者类似葵虫的一种虫子。“葵虫”也叫“葵螟”,它的成虫大概8到12毫米,是一种带节的虫子。古时我们先民们制作的火把火炬,大多是用苇麻做内芯,然后用布在外包裹起来的。这样的东西看起来都是一骨碌一骨碌的,这个样子很像葵虫“蜀”,所以人们就用“蜀”来意会火把和火炬,即用“蜀”形之“火”表示“蠋”这个东西。这是在“像似性”路径上创制词语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知,“蠋”字里面的“蜀”,既是一个声符,也是一个意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