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的老领导是谁

张鼎丞

粟司令是解放时期我真著名军事家,战术家,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多半蒋介石的精锐部队,就是被他消灭,可见他的战功有多大,所以说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但是他也是我军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无冕之帅”的称号第一人。

然而在我党史上,还有一位论资历,功劳也可以授予大将军衔,但是最后被他拒绝了,而这位连大将军衔都可以拒绝得奇人是“张鼎丞”,而且他还是粟司令的老上级。

张鼎丞,福建永定人,同时还是闽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后与邓子恢一起在福建地带发动革命武装起义,经过长时间经营,苏区小有规模,并建立闽西第一支革队伍,他担任营长,虽说对部队人数不多,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不久后他以闽西红军代表参加著名的“古田会议”,随后跟着朱毛等人转战闽西与赣南等地,仗打得多人数也连发好几倍,而红军队伍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长期在闽西战斗的他,对这里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这个月是为何后来,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毛爷爷让他回到闽西发展原因之一,并且说闽西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在哪里有群众的庇护,可以坚持,可以发展。

果不其然,张鼎丞在毛爷爷指引的路走去,在那特别艰难的岁月里擎起南方一角天,保留了闽西红军火苗。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双方再次不计前嫌,共同抵御外敌,这是南方的红军军改变为新四军,军长是叶挺,副军长项英,而此时的闽西红军改编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而副司令员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粟司令,也就是说张鼎丞是粟司令的上级。

955年共和国第一次为战功赫赫的将军们授勋,共授予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众所周知的是,在正式授勋之前,毛主席曾最先请辞大元帅军衔,在他的带动下,周总理、刘少奇同志等先后请辞了授衔,后来邓小平同志依然在元帅之列,却最终请辞。而在大将方面,李先念、谭震林等党和军队领导人也因各种原因未被授衔。

张鼎丞(1898年~1981年)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福建永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并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在山东工作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组织委员会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1981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张鼎丞同志和粟裕大将颇有渊源,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张鼎丞是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而粟裕仅是支队党代表,是团级干部。

而俩人真正建立良好关系是在新四军时期,1938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和新四军军部命令,由原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领导的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下辖、四两个团,共2700余人。由张鼎丞任支队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罗忠毅任参谋长,王集成任政治部主任。从这时开始张鼎丞就对粟裕非常照顾。

俩人之间还有互让司令的美谈。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中共中央派遣张鼎丞前往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驻地江苏淮阴,准备让他担任苏皖军区司令员。张鼎丞考虑到粟裕原本就是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常年在苏浙一带开展对日斗争,熟悉当地地形地貌,了解民风民情,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当地群众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向中央提出详细理由,建议由粟裕担任苏皖军区司令员,自己担任副司令员。中央同意了张鼎丞的意见。(其实简单理解就是,张鼎丞同志知道自己打战的本事不如粟裕,所以高风亮节的让出司令员。)

建国后粟裕大将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是张鼎丞为首的同志,积极争取为粟裕恢复名誉。

建国后视察工作的张鼎丞,此时他已经抱病在身

1981年这位高风亮节,为新中国的建立及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3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