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

松树;竹子;梅花

岁寒三友分别指的松树、竹子、梅花。就算在冬天,也不会凋谢,绿叶抖擞,挺霜而立,而梅花则是在冬天的时候开花,表现了它不畏风霜严寒的品格,所以被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出自明代的《渔樵闲话》︰“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这里就是形容深秋之后,天地一片肃杀之气,只有松树、竹子和梅花傲然迎立风雪中,赞扬了它们不畏严寒的品格。

在旧时,结婚的时候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里的“笋”和“孙”同音,有对新人早日生子的盼望,也衬托了结婚的喜悦之情,除此之外,岁寒三友也经常在文人的画中、诗中、文章中出现,寄托了作者不畏艰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性。

简介

松树为轮状分枝,节间长,小枝比较细弱平直或略向下弯曲,针叶细长成束。其树冠看起来蓬松不紧凑,“松”字正是其树冠特征的形象描述。所以,“松”就是树冠蓬松的一类树。松树坚固,寿命十分长。

竹子,又名竹。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为木质,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学名 ,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

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成语出处

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成语用法

岁寒三友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松、竹、梅。

示例

钱钟书《围城》:“这东西跟蚊子臭虫算得小饭店里的岁寒三友,现在刚是深秋天气,还显不出它们的后凋劲节。”

历史典故

苏轼,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97),他被贬至黄冈,地名唤作“东坡”,于是自号“东坡居士”。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日子清苦。

他便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经济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取名为“雪堂”。又嫌环境太过素净了,便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以示饰点缀。

一日,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见居所冷清萧瑟,便问他是不是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的花木,哈哈大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的确,只要你心胸通达,清风呜咽和泉水淙淙,也是两曲优美的音乐;常青的松柏、不弯的竹子和傲雪的梅花,都是相伴严冬的老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