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西方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西方价值观念指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思潮,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及其宣扬的西方政治价值观。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反映,虽然有利于思想碰撞和文化繁荣。但各种思想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

西方价值观念的发展源远流长,但是有糟有粕,以下四个方面尤其重要:

(1)重视个体。着眼于个体、立足于个体、以个体为出发点和轴心来构建价值观体系,这是价值观现代化的重要特点。

(2)顺应人性。顺应人性而不是背逆人性来构建价值体系,这是价值观现代化的另一重要特点。

(3)严格规范。重视个体、顺应人性的价值体系必须有严格的规范和制约机制相配套,否则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必须最大限度地享有自由,但这种自由必须有一个任何人都不得践踏的基准线,这个基准线就是法制。

(4)适度引导。现代价值观立足于现实的个人,强调个人首先要解决好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然后再考虑他人、整体乃至人类,而不笼统要求每一个人都要为整体献身。

西方价值观念指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种思潮,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的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政治思潮及其宣扬的西方政治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渗透的表象与原因

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是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反映,虽然有利于思想碰撞和文化繁荣。但各种思想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形成挑战却是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崛起给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出于利益的考虑,一些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以价值观渗透为本质、文化输入为表象的意识形态侵蚀,妄图通过西方价值观的渗透来影响中国社会的思想走向,妄图在中国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而维护其东亚利益和战略。

大多数经济活动、科技合作都会包含一定程度的价值属性和文化元素,所以这种渗透大多利用中国对其资本和科技的依赖来实施的,通过经济投资和文化交流植入西方的价值理念。而且,这种价值观渗透是以新闻、影视、文学、网络等文化与科技产品为载体,隐蔽于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背景下,推销其政治制度、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对我国主流社会思想进行歪曲和攻击,营造出社会不公的舆论氛围,促使人们产生思想混乱和认知错觉,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进而给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这种渗透悄无声息、阻力极小、危害极大,其目标是更替一个国家的社会思想乃至道德评判、价值取向,酝酿舆论发酵,逼迫社会主流意识发生转型,最终指向体制变迁和制度颠覆。这种价值观渗透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外交的隐性干涉,是西方强势话语霸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诸如好莱坞大片充斥着全球的各大影院,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且得到强烈追捧,这种视觉风暴在潜移默化中将西方的价值理念、制度模式、生活观念传递给被渗透国家的受众,拜金、享乐等消费主义文化观念逐渐得到传播与根植,这种变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消极影响难以估量。

当今时代,互联网日益普及,新型传播媒介对公众的影响日渐深远。不可否认,美国在互联网技术上拥有短时间难以超越的优势,因此,互联网逐渐成为西方媒介宣传价值观念的主要工具和手段,以此来影响我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主流思想,这也是公众的信仰缺失的原因之一。西方对中国的文化传播与渗透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深更广。

不难看出,美国对全球互联网、电影、电视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超过了它对大型装备制造业的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一代受其影响颇深,许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向度等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变化,原有的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这已经严重影响并改变着后者的民族认同、社会认同、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