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两是一斤

几两是一斤

现代10两;古代16两一斤

现代一斤是10两,古代一斤是16两。现代采取十进制,一斤等于10两,古代采取十六进制,一斤等于16两。故有半斤八两之说,一般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不相上下。“半斤八两”的意思是指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旧制一市斤等于十六两。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

起源

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称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单位

中国的重量单位,以见于彝器上的锊和匀为最早,但一锊是多少以及锊和匀的关系都无法知道,这两个单位在战国时期显然还在使用,秦汉间的文献对于锊的重量也没有一致的说法。

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虽然后来的人用铢两把这几个单位联系起来,四个单位都成为铢或两的倍数。可是在甲骨文和殷周间的金文中似乎并没有铢和两这两种单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