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克己复礼的礼指什么

孔子克己复礼的礼指什么

礼法

孔子克己复礼的礼指礼法。儒家的本质是人乘宗教,仁义礼智信分别对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此处礼应该是对应不邪淫。从儒家本身的理论说,礼是礼法,即戒律本称呼。不杀生为礼,尊敬他人为礼,爱护弱小为礼。守护正法为礼,为何,礼为戒律,衣冠。

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中国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成语故事

孔子带学生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穷困潦倒之际,被困于陈、蔡的山野之中,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弟子们饿了好几天,个个面黄肌瘦,心中充满忧虑。而孔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没有丝毫的埋怨与担忧。

子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突破重围,好不容易才买来一袋米,希望给大家解解饥。颜回和子路赶紧在靠墙的地方生火做饭。饭快熟的时候,恰巧屋上有团黑灰掉落在饭上,颜回觉得扔掉沾灰的饭可惜,就夹起来吃掉了。子贡和子路去井边打水,子贡一回头,正好看见颜回在用手抓饭吃。子贡当即很生气,认为颜回偷饭吃的行为有辱君子的操守,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去问孔子:“仁德清廉的人,也会因穷困而改变气节吗?”孔子说:“如果因穷困就改变气节,那怎么还能算仁德清廉呢?”子贡便将看见颜回偷饭的事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并没有感到惊讶,说:“我相信颜回的人品,我认识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你这么说,但我还是不能因为这一件事就怀疑他,可能其中有什么缘故。你等一下,我来问问他。”

于是孔子把颜回叫过来,对他说:“我前几天夜里梦见了先人,这大概是神在启发佑助我。你把做好的饭端进来,我要祭奠一下先人。”颜回惶恐地对孔子说:“老师,刚才有团黑灰掉到锅里,留在饭里不干净,丢掉又可惜,我就把它吃了,用吃过的饭来祭祀先人,是不恭敬的。”孔子说:“原来如此,那就算了,我们一起去吃饭吧。”等颜回离开后,孔子望了一眼子贡,说:“颜回是什么样的人,你已经明白了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