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指谁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该成语原意指越王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人物简介

勾践(?-前464年),姒姓,本名鸠浅(越国与中原各国语言不同,音译为勾践),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史记索隐》引《纪年》作菼执,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前496年-前464年),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践即位。同年,在槜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江苏连云港市锦屏山附近),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因其"卧薪尝胆"的典故,勾践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楷模形象。

故事概括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报父仇,率兵打败越王勾践,越国谋臣文种派人贿赂伯嚭,伯嚭劝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的投降,并要求勾践带着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勾践在吴国期间,忍辱负重,尽心尽力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便把他们释放回了越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了报仇的志气,晚上就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而吴王夫差听信伯嚭的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国力也越来越弱。勾践经过两次攻打,终于将吴国打败,夫差派人求和,勾践没有答应,于是战败后的夫差只能拔剑自刎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