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有尾巴吗

蝙蝠有尾巴吗

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 。

蝙蝠有尾巴。不过不是普通的尾巴,有点类似于翼,上面有翼膜。蝙蝠从前肢、躯体、后肢,一直到尾巴间,有一层薄薄的翼膜。蝙蝠的尾巴主要作用于捕食工具,蝙蝠后肢将身体挂起,然后利用身体下落时的惯性起飞。可以自由卷缩尾巴和后肢之间的翼膜,使其成为篮形,可以捕捉身体较大的昆虫。

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的原因

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范围广,易于传播病毒。更关键的是大多数病毒并不能对蝙蝠造成致命损伤,甚至不会引发轻度症状,而这些病毒一旦感染动物或人类,则会引发致命性人畜共患病。而蝙蝠对大多数病毒易感又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可能与它们飞行能力以及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关。

蝙蝠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也就是说飞行能力既是蝙蝠能够传播病毒的重要原因,也可能是病毒无法对蝙蝠自身健康造成威胁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与发烧效果类似,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得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内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更多的研究显示,与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倾向于主动出击杀死病毒的做法不同,蝙蝠对付病毒的办法则是“忍气吞声”,既不能让病毒太嚣张,也不对病毒赶尽杀绝,力求与病毒和平相处。为此,蝙蝠进化出了一些特殊的免疫机制,表现出较强的免疫耐受力。

2018年5月,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细胞》杂志上报道称,他们在对一种埃及蝙蝠基因组测序后发现,这些蝙蝠免疫系统中先天性免疫反应被削弱,只会对入侵病毒采取较为温和的免疫反应,从而不会表现出强烈的免疫病理,并推测蝙蝠体内存在抑制性免疫反应,导致对病毒耐受力增强,可能是蝙蝠的主要抗病毒防御策略。2019年2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微生物》杂志上报道称,蝙蝠还具有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机制,以保证免疫系统不对病毒入侵采取过激反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