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精神是什么

探月精神是什么

一种精神象征

探月精神是一种精神象征,于2019年1月11日首次由习近平集中概括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共16个字。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探月精神”被纳入。

中国探月取得的成功

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显示出协同攻坚的强大力量。发射场指挥员喊出清脆口令,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拔地而起,背后是发射团队无数次的演练。在38万公里之遥“指挥”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地面支持团队早已为航天器研发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设备。

作为国内迄今最为复杂的航天器之一,嫦娥五号探测器更是倾尽了技术团队的心血。嫦娥五号点亮了航天人无数个不眠之夜,聚合了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光辉。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探索永无止境——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当前,中国航天人正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启星际探测的新征程。

在比月球更遥远的“红色星球”——火星,天问一号和祝融号正争分夺秒地开展探测工作,不断标注着中国深空探测的新高度。

以天为盘,以星做子;日月星辰,皆为情话。有人说“航天事业最大的浪漫,就是将梦想变成现实”。从一个个命名中,人们读懂了中国航天人的浪漫——

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月球车命名为“玉兔”,承担嫦娥四号任务的中继星命名为“鹊桥”;行星探测工程命名为“天问”,火星车命名为“祝融”……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又彰显了当代中国人的奋发有为。

“17年来,探月工程坚持‘一体化研究论证、一条龙攻关攻坚、一张蓝图绘到底’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速度。”中国探月工程常务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倡导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努力在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增进人类福祉的新时代,有更多创造,有更大作为。

“未来,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将构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这一基本型由运行在月球轨道和月面的多个探测器组成。”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说,基本型将具备月球科学技术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的能力,并与国际同行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在谈及我国探月工程进展与展望时介绍,国家航天局正在倡议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打造解决空间科学问题、有效利用月球资源、发展地月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和共享平台。

“实现中国的载人登月是完全有可能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