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1、实践性:泰勒认为管理实践先于管理理论,是管理理论产生的源泉。2、科学性:泰勒把科学引入管理实践,用科学研究和方法代替纯粹的个人经验,把传统管理中的感性上升为理性。3、规范性: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纪律、条例和原则上。4、协调性: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

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

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泰勒认为最佳的管理方法是任务管理法。

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1)美国工业化进程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在19世纪末,美国工业出现了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旧的管理方法并不完善,要想有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在管理上有重大突破,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2)经济危机引发矛盾。美国经历了三次经济危机,使许多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增加,劳资关系的对立更加严重,为了应对危机,大型企业逐渐形成了垄断组织,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3)外来移民的涌入。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沿海移民来到美国,虽然他们增加了劳动力,但并不能适应大型机器生产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培训工业所需的熟练工人。

在当时美国的企业中,由于普遍实行经验管理,由此造成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资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嫌工人干活少,拿工资多,于是就往往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也不确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干多少活,但总认为自己干活多,拿工资少。当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剥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极对抗,这样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当然不会高。

《科学管理原理》的影响与贡献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集中体现了其管理思想与研究成果,引起了当时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制度被称为“泰勒制”,激起了当时人们研究和发展科学管理方法的热情,许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随者并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漫长的管理理论发展史中,这本书被公认为是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管理时代的来临,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的变革,使得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早期工厂 管理实践向科学管理迈进了一大步。时至今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一直被奉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经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