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么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怎么形成的

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渐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特别是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种政治经济的集中,促进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比如元朝末年成书的《老乞大》《朴事通》是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两本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成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当然,由于经济和交通落后,官话的扩展还落在白话的后面,很多南方人会看和写白话作品,但大多不会说官话。清朝时,鉴于官民上下言语不通,清政府颁布法令,在福建和广东两省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且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当官。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上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就使书面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言文一致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涵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