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什么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

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要看是否有电子的转移,也就是看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复分解就是一种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性质强弱规律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元素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可从“热>冷”(温度)、“浓>稀”(浓度)、“易>难”(反应条件、剧烈程度),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电池原理、电解池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等角度判断;还要学会从化学反应方向的角度判断“剂>物”(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2.反应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即强者优先反应。

3.价态归中规律(归中反应)和歧化规律

归中即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反应,高价态的元素化合价降低,低价态的元素化合价升高,但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不能交叉。

歧化即同种元素的中间价态反应后,一部分化合价升高,另一部分化合价降低。

如:KClO3+6HCl===3Cl2+KCl+3H2O,氧化剂:KClO3,还原剂:HCl,氧化产物:Cl2,还原产物:Cl2。

如: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变化,双氧水分解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规律

1.守恒律

化合价升高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实质是反应中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该规律可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等.

2.强弱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强弱律的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可制备氧化性(还原性)较弱的物质;用于比较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优先律

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氧化剂)时,氧化剂(还原剂)通常先和还原性(氧化性)最强的还原剂(氧化剂)反应.如向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l2,因I-的还原性强于Br-,则先发生反应:2I-+Cl2===2Cl-+I2,然后发生反应:2Br-+Cl2===2Cl-+Br2.

4.价态律

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如H2SO4中的S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如H2S中的S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SO2中的S元素).价态律可应用于判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