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是褶皱山还是断层山

横断山是褶皱山还是断层山

褶皱山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

横断山是褶皱山还是断层山

横断山是褶皱山。大约在2亿多年前,横断山连同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都还是海洋环境。后来,板块间的剧烈碰撞、挤压,这里发生了沧海桑田的海陆变迁。横断山脉就是在由海转陆的过程中,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在地质构造上横断山处于南亚大陆与欧亚大陆镶嵌交接带的东翼,当印度板块由南俯冲而来之时,青藏高原因为北有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的阻截,难以随之向北推进,因而被迫向上生长,与此同时也向东西两端流逸,但东部却又遭到扬子地块的顽强抵抗,只好转向在南北之间寻找发展空间,于是便形成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

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群),世界年轻山群之一(实际是山脉群而异于普通的山脉)。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群体,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通常为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南北向山脉的总称。因"横断"东西间交通,故名。

地形特点

横断山脉山岭高度自北向南显著降低,北部山岭海拔约5000米,南部约4000米,谷地自北向南显著加深。在北纬25°~29°40′之间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纬29°40′以北向西北展开,北纬25°以南向东南撒开,为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

横断山脉山间盆地、湖泊众多,古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广布,现代冰川作用发育,重力地貌作用,如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屡见。同时,地震频繁,是中国主要地震带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