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婚礼习俗

汉族婚礼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但是,风俗习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本身的风俗习惯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也有一个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相互影响与渗透的过程。居住在敦化的汉族都是先后从关内各个省迁移来的,但这些汉族的风俗习惯已与原住地有所不同。不仅不同地域的汉族人互相交流,同时也与当地满族的习俗相融合,后期朝鲜族的部分习俗也悄悄地融入了汉族的生活之中,所谓入乡随俗,就是指这个道理。 
 婚礼是汉族习俗上一件庄重的事情,人们对此从不含糊。解放前,男女婚姻必须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须经提亲、相亲、过礼、结婚等几个过程。 
 提亲。是指媒人开始介绍。男女双方必须门当户对,或大体相当。双方父母认为差不多,男方就向女方要生辰八字,请人合婚。此时,女方提出一个用红纸写的彩礼单。 
相亲。经过合婚。如命相相当,对女方提出的彩礼单又能接受,男方家长要到女方家相亲,女方家长也要到男方家相看门户。 
 过礼。经过上述活动,双方认为这门亲事可以定下了,就需要过礼。按照彩礼单,先买一部分东西,由媒人、男方家长等送到女方家,做为订婚的信物。这个过程叫过小礼。过了小礼,就算定了亲事。此后,还要过大礼。即定下结婚的日子后,男方要把彩礼单上的物品一一兑现,送到女家。下一步就是结婚了。 
 结婚。即举行婚礼,一般要三天时间。 
 第一天,叫捞水桌。这一天做婚礼的准备工作。男方要请代东来主持婚礼。搭锅灶、借炊具、杀猪、请乐队、请说书人等,都要在这一天准备就绪。如果距离女方家较远,必须在这一天将新娘接到临近的驻地。男方要到坟上祭祖,祖坟距离远的,要进行遥祭,这种仪式叫望空。新郎身披彩红,由傧相陪同,骑着高头大马,吹吹打打,在村郊或城郊祭祀,告诉祖先,家中添人进口了,请祖宗保佑。 
 第二天,叫过嫁妆。这一天很热闹,筵席进入正轨。十点多钟,女方送亲的到新房安放嫁妆。把所有的陪嫁物品都带来,在幔帐上要押上钱,女方押一,男方陪二。这一天吹鼓手非常卖力,新亲要给乐队赏钱。说书人在屋里讲得有声有色,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这一天要做好次日迎亲的一切准备工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