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汉代规矩镜

博大精深的汉代规矩镜

铜镜,是我国古人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它早在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发展到战国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两汉为第二个高峰期,隋唐则为第三个高峰期,此后一直沿用。至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因玻璃镜的普遍使用、替代,铜镜才彻底绝迹。其沿用时间约为4000年,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器。

铜镜的正面用于照面,而背面往往饰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纹饰和铭文。这些美丽奇特的图纹和内容丰富的铭文,与时代的艺术创作紧密相连,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民风习俗等,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资料。

两汉铜镜不但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而且还具有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其图案纹饰、铭文内容、制作工艺、艺术风格,无不反映和体现了这一时期雄浑大气的时代气息和博大精深的艺术手法。

研究两汉铜镜文化,不但可以根据当时的历史典籍等资料,采取图像学和文献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论证和考据,而且还可以结合镜铭、榜题来诠释、剖析图案纹饰的历史面目和文化内涵。本文主要谈谈汉代规矩镜中蕴藏的某些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