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是农历吗

不是

阳历不是农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根据所制成的历法,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之一,又称太阳历。阳历根据太阳的运行规律而制定,不涉及到月亮的圆缺变化,现今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公历也是阳历的一种,阳历的日期和月份都很好的符合了太阳在黄道上所处的位置,所以能够明显的看出一年中季节交替及冷暖变化,阳历的历年也和太阳回归年基本相等。农历则是在阴历的基础上结合阳历中的二十四节气制定而成,是阴阳合历。

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农历

农历作为阴阳合历,其使用二十四节气来表征阳历部分。

2017年颁布的农历编算标准中以“太阳视黄经变化360°的时间间隔。该时间间隔内,地球上经历一个完整的四季变换周期。”为一个回归年,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以“一个回归年内24个太阳地心视黄经等于15度的整数倍的时刻的总称。”为二十四节气。

我国的阳历有四种:汉族的干支历、十二气历、天历和彝族太阳历。

干支历

农历是阴阳合历,月亮历(阴历)论初一十五,天干地支和二十四节气是论太阳与地球关系,是阳历,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干支历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由纪日开始。干支纪日早在商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纪月,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至今,一直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干支历日趋完整。2000年来中国干支纪时与历法数序纪时既互相配合又各自成系统。实际上中历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阳历历法体系。又称为节气历。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年长即回归年,一节一中为一月。在节气历中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而与太阴月相无关。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目前,干支历依旧流行于大部分万年历、历书中,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十二气历

十二气历由北宋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在宋神宗时期所创。沈括见前朝的旧历法是以十二次的月亮圆缺做为一年的标准,虽经多次小改革但仍显气朔交争且岁年错乱,四时失位且又算数过程繁琐。故沈括决心首先废除先圣王所遗留下来以十二朔望月为一年的阴历年法之历算法,改以二十四个节气的定年法,此法是不用月亮的朔望而直接以十二气历之天象,把十二个气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为年制,此不以月亮圆缺为标准而只管时令节气,后再按节气定月并以立春日为每年的元旦。此种新法不但简易端平,况且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做方面又极为有利。但当时司天监的不少以世袭制又墨守成规的司天监庸官大力反对,因此不但对于沈括之才能十分嫉恨,还纠合起来进行阻挠又多次借故上告神宗言沈括的不是。后来此新历法虽实行不久便又被修改掉。

天历

天历其实是十二气历。在北宋数百多年后的1855年被太平天国所颁布使用,后又传至英国而英国至今仍用此法以统计农业气候和农事生产的依据。

彝族太阳历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按照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