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应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即生产要素分配投入组合使用的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首先涉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及其类型特征。以《现代经济辞典》给出的定义为代表: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这一定义言简意赅。然而从实际观察出发,这个定义过于狭窄。凡是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十八大报告说,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过去我们一直在说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005年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强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我体会,这里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最主要的是政府改革,是政府职能的转换。多年的实践证明,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害在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改革,使政府真正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而不只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就是说,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发展的实践,已开始把政府改革推到了改革的最前列。

推进政府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要点我认为还是十八大报告说的:“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要解决政府“越位”、“错位”、“缺位”特别是其中的“越位”问题,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尽可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从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政府应当从介入过深的经济领域逐步退出,不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当前较大的问题是不少地方政府公司化,地方政府首脑充当当地经济活动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于我国长时期都以GDP增速作为政府官员政绩大小的主要考核指标,而政府官员实行任期制,一般五年一任期,不少官员为了追逐自己的千秋业绩,都全力以赴使任期内GDP增速最大化,往往运用手中权力搞粗放扩张,拼资源,拼环境,因为粗放扩张最能短期见成效出政绩。我国一些高耗能产业已经过剩,但是至今仍有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继续发展这些产业,地方政府擅自降低能源价格如电价鼓励这些产业发展,形成不平等竞争格局,致使产能过剩问题加剧,而作为约束性指标的能耗降低指标则连年没有完成计划。难怪国务院有的领导同志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调控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政府不再以主力运动员身份参与市场竞争,不再带头搞粗放扩张,不顾后果地追求短期GDP最快增速。